来源:雪球App,作者: 青山隐士,(https://xueqiu.com/6843441724/344574639)
其实,昨天已经大概把中航沈飞和中航西飞的套利策略介绍了。今天稍微深入一点,一是聊一聊为什么西飞涨不过沈飞,二是聊一聊西飞能不能后来者居上。
一、中航西飞和沈飞的相关性分析
从走势图看,自5月7日至今,中航沈飞的涨幅约为48.93%;中航西飞的涨幅仅为23.55%,不到沈飞的一半。
根据相关性分析,2024年1月至12月,中航西飞和沈飞股价的相关性系数为90%,属于“强相关”;从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中航西飞和沈飞股价的相关性系数为89%,也是“强相关”。只有从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两者的相关性系数才掉到了68%。
那么,为什么西飞涨不过沈飞呢?考虑到两只股票都是“大票”,我先从基本面找找原因。
收入层面,2025年1季度,西飞的季度收入约为84.38亿元,沈飞的季度收入约为58.34亿元,西飞大于沈飞;西飞的合同负债约为77.19亿元,沈飞的季度收入约为54.01亿元,西飞大于沈飞。不过,总体来说,两者的收入水平应该是相当的。
根据中航西飞2024年年报,西飞的产品包括三部分,军机、民机和国际合作项目。其中,民机就是大名鼎鼎的C919等国产客机。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沈飞主要生产军机。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似乎没有从公司经营角度找到西飞涨幅落后沈飞的原因。换言之,西飞大概率会跟上沈飞。
二、西飞和波音的比较
我看到网上有的投资者给出如下比方。中航西飞是中国的“波音”,中航沈飞是中国的“洛克希德·马丁”。二者客户、产品、技术及战略各异,波音市值(1782.5亿美元,折万亿人民币)通常为洛马(983.68亿美元)两倍是客观事实。因此,长期而言,中航西飞更具投资价值。
我认为,这个比较还是有一定道理。
20世纪30年代中期,波音公司着手研发大型轰炸机,先后推出二战名机B-17“空中堡垒”、B-29,以及冷战时期的B-47和服役超30年的美国战略轰炸主力B-52“同温层堡垒”。
20世纪60年代后,波音公司业务重心从军用飞机转向商用飞机。1957年,基于KC-135空中加油机研发的波音707成为其首架喷气式民用客机,斩获上千架订单。此后,波音在喷气式商用飞机领域持续发力,相继推出波音系列机型,逐步奠定全球主要商用飞机制造商的地位。
目前,西飞基本上也是沿着这样的路子在发展。
截至2025年6月,C919累计确认订单超过1400架(含意向订单),主要来自国内航空公司及租赁公司。按基本型单价0.99亿美元计算,对应价值量近千亿美元。中国商飞2025年计划将C919年产能提升至50架,但实际下线量预计为30架。截至2025年2月,已交付16架,主要服务于国内及香港航线。
和波音300至500架的年交付量比,C919目前并不缺订单,缺的是产能。很显然,从年产量30至50架到300至500架,西飞的成长性大概是10倍。
三、小结
虽然目前沈飞的市值超过西飞很多,但是我认为,从民机的广阔市场看,西飞的“天花板”显然要更高一点。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操作,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