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程序加密与破解实战详解:从理论到实践

单片机程序加密与破解实战详解:从理论到实践

前言

作为单片机开发者,我们经常会忽略一个重要问题:程序加密。一款辛苦开发的产品,如果被轻易破解复制,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削弱产品竞争力。本文将深入探讨单片机程序加密的重要性,详细分析UID加密原理,并通过一个STM32实例,直观展示如何破解一个带有加密的程序,以及如何加强程序安全性。

目录

为什么需要加密读保护机制及其局限性UID加密原理详解破解UID加密的常见方法实战演示:用记事本破解STM32程序

示例程序解析HEX文件结构分析定位与修改UID地址验证破解结果 防破解策略与最佳实践总结与思考

为什么需要加密

我之前在公司工作时,从未考虑过加密问题。完成开发后,直接通过编程器下载程序,连读保护都没有设置。直到遇见一位老板,他的"商业模式"是:

从市场上寻找销量高的产品 → 购买样品 → 破解程序 → 批量复制生产 → 低价竞争

这种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不做加密保护,等于把辛苦开发的产品拱手让人。

读保护机制及其局限性

读保护的基本概念

单片机读保护(Read Protection)是最基础的保护措施。开启后,可以防止通过标准调试接口(如JTAG、SWD)直接读取Flash内容。

// STM32 读保护设置示例代码

void EnableReadProtection(void)

{

FLASH_OBProgramInitTypeDef OBInit;

HAL_FLASH_Unlock();

HAL_FLASH_OB_Unlock();

// 设置读保护等级

OBInit.OptionType = OPTIONBYTE_RDP;

OBInit.RDPLevel = OB_RDP_LEVEL_1; // 读保护等级1

HAL_FLASHEx_OBProgram(&OBInit);

HAL_FLASH_OB_Launch();

HAL_FLASH_OB_Lock();

HAL_FLASH_Lock();

}

读保护的局限性

但只依靠读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专业破解者而言,他们有更多手段:

芯片开盖技术:直接物理接触芯片内部,绕过读保护侧信道攻击:通过分析功耗、电磁辐射等信息推测程序内容固件转储:通过特殊设备提取加密固件

目前淘宝上就有提供STM32F系列芯片开盖服务,价格约1000元左右,就能完整提取程序数据。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仅依靠读保护是不够的。

UID加密原理详解

既然读保护可被绕过,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保护措施。这就用到了UID加密技术。

什么是UID?

UID(Unique Identifier)是大多数单片机都具有的唯一识别码,类似于"芯片身份证"。例如STM32F系列的UID是96位(12字节),分为低、中、高三个部分,每部分32位。

// STM32 UID读取示例

uint32_t UID_Low = *(uint32_t*)(0x1FFFF7E8); // 低32位

uint32_t UID_Mid = *(uint32_t*)(0x1FFFF7EC); // 中32位

uint32_t UID_High = *(uint32_t*)(0x1FFFF7F0); // 高32位

UID加密流程

UID加密的核心思路是:将程序与特定芯片绑定。其工作流程如下:

加密阶段:程序内置加密算法,计算芯片UID生成验证值K验证阶段:运行时读取当前芯片UID,与预存K值匹配验证结果处理:匹配成功则正常运行,失败则进入异常处理

这样,即便破解者提取了完整程序并复制到新芯片,由于新芯片UID与原芯片不同,验证必然失败,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破解UID加密的常见方法

聪明的破解者往往能找到绕过UID验证的方法。最常见的是UID重定向攻击:

在程序中定位读取UID的指令(通常是固定地址)修改该指令,将读取地址重定向到自定义区域在自定义区域填入原始芯片的UID值程序运行时,读取的是伪造UID而非真实UID

这种攻击有效的前提是:程序中明文存在UID读取地址(如STM32的0x1FFFF7E8)。

实战演示:用记事本破解STM32程序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演示如何破解一个使用UID加密的STM32程序。

示例程序解析

首先,我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示例程序:

// 示例代码:带UID验证的LED闪烁程序

#include "stm32f10x.h"

// 母片UID值(预先读取)

#define MOTHER_UID_LOW 0x0672FF31 // 示例值,请替换为实际值

int main(void)

{

// 初始化LED GPIO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C, ENABLE);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3;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Out_PP;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C, &GPIO_InitStructure);

// 读取当前芯片UID

uint32_t current_uid = *(uint32_t*)(0x1FFFF7E8);

// UID验证

if (current_uid != MOTHER_UID_LOW)

{

// 验证失败:LED快闪(200ms周期)

while(1)

{

GPIO_SetBits(GPIOC, GPIO_Pin_13);

for(volatile uint32_t i=0; i<100000; i++);

GPIO_ResetBits(GPIOC, GPIO_Pin_13);

for(volatile uint32_t i=0; i<100000; i++);

}

}

// 验证通过:LED慢闪(1s周期)

while(1)

{

GPIO_SetBits(GPIOC, GPIO_Pin_13);

for(volatile uint32_t i=0; i<500000; i++);

GPIO_ResetBits(GPIOC, GPIO_Pin_13);

for(volatile uint32_t i=0; i<500000; i++);

}

}

该程序通过比较当前芯片UID与预设的母片UID值来决定LED闪烁方式:

验证通过:LED慢闪(1秒1次)验证失败:LED快闪(200ms一次)

HEX文件结构分析

编译生成HEX文件后,我们需要了解HEX文件的基本结构。Intel HEX格式的每行包含以下部分:

:10 0020 00 4FF4FC552069B14BF0F3884301210170 44

↑ ↑ ↑ ↑ ↑

| | | | └── 校验和

| | | └── 数据(16字节)

| | └── 记录类型(00=数据记录)

| └── 地址(本行数据起始地址)

└── 数据长度(16字节,用16进制表示)

校验和计算方法:256减去前面所有字节之和的最低字节。例如:

0x10 + 0x00 + 0x20 + 0x00 + 数据各字节之和 = 0xBC

0x100 - 0xBC = 0x44(校验和)

定位与修改UID地址

破解的关键是找到程序中读取UID的指令,即访问0x1FFFF7E8地址的代码。由于STM32采用小端模式,我们需要搜索E8F7FFFF1F这个地址序列。

在HEX文件中搜索后,我们找到了这个地址:

:10 05B0 00 2068094600F0BDE8E8F7FFFF1F782346 A9

破解步骤:

修改UID读取地址:将E8F7FFFF1F替换为自定义地址,比如00010008

:10 05B0 00 2068094600F0BDE800010008782346 XX

在自定义地址存放母片UID:在程序未使用的区域(如0x08000100)放置母片UID值

:04 0100 00 31FF7206 XX

注意UID要按小端模式存储:0x0672FF31 → 31FF7206

重新计算校验和:确保每行校验和正确

验证破解结果

将修改后的HEX文件下载到目标芯片(复制品)中,观察LED闪烁情况:

修改前:LED快闪(验证失败)修改后:LED慢闪(验证通过)

这证明我们成功绕过了UID验证机制。

防破解策略与最佳实践

既然UID加密可以被破解,那么如何提高程序安全性呢?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

1. 避免明文读取UID

不要直接通过固定地址读取UID,而应该使用间接计算方式:

// 不安全:直接读取

uint32_t uid = *(uint32_t*)(0x1FFFF7E8);

// 更安全:间接计算地址

volatile uint32_t addr_base = 0x1FFFF000;

volatile uint32_t offset = 0x7E8;

uint32_t uid = *(uint32_t*)(addr_base + offset);

甚至可以使用更复杂的地址计算方式,增加破解难度。

2. 避免使用while(1)死循环

验证失败时,不要使用明显的死循环,这容易被逆向工程定位并跳过:

// 不安全:明显的死循环

if (verification_failed) {

while(1); // 容易被定位和跳过

}

// 更安全:修改关键参数

if (verification_failed) {

important_parameter *= 0.8; // 使程序继续运行但性能降低

timing_constant = 500; // 修改时序参数

}

3. 随机化验证时机

不要在固定时间或固定位置验证UID,而应该随机触发验证:

// 随机验证示例

void randomized_verification(void) {

static uint32_t counter = 0;

counter++;

// 使用随机条件触发验证

if ((counter % 17 == 0) ||

(HAL_GetTick() % 1000 > 950) ||

(adc_value > threshold)) {

verify_uid();

}

}

4. 多重验证机制

除了UID验证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方式:

外部器件UID:使用DS18B20等带唯一ID的外部器件作为辅助验证通信加密:在PCB上增加辅助MCU,通过加密通信验证身份专用加密芯片:如ATSHA204A等安全认证芯片,提供硬件级安全性

// 多重验证示例

bool verify_system(void) {

bool uid_valid = verify_mcu_uid();

bool ds18b20_valid = verify_ds18b20_id();

bool eeprom_valid = verify_eeprom_signature();

// 需要全部验证通过

return uid_valid && ds18b20_valid && eeprom_valid;

}

总结与思考

安全永远是攻防博弈,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我们能做的是:提高破解难度,增加破解成本。

对于普通产品,基本的UID加密+一些反调试手段,已能抵御大部分破解尝试。对于高价值产品,则应考虑多重验证机制和专业安全方案。

记住一点:安全设计应该从项目初期就考虑进去,而不是事后补救。

最后,希望本文能帮助开发者们提高对单片机程序安全的重视,设计出更安全可靠的产品。如果你有其他好的加密经验和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参考资料

STM32参考手册 - UID和Flash保护章节《嵌入式系统安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正点原子STM32开发实战指南 - 安全编程章节

Copyright © 2088 下届世界杯_看世界杯 - rcysb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