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砀山 | 木版年画

砀山年画表现形式多样,有传统、吉祥、喜庆、和谐、镇宅之分;品种齐全,有门画、灶画、墙画、中堂年画、独幅年画、对联年画等;内容丰富,有神像、神话传说、戏文故事、娃娃美人、风俗时事、山水花鸟等。现今,砀山年画还增添了现代题材。

20世纪60年代以前,砀山年画主要以木刻版印为主,以木质细腻、宜于雕刻的砀山梨木制作出母版,有两种印法,一种是半印半绘,即拓印黑版线条后绘色;二是四色套版印刷,即以黑、红、黄、蓝四色为主。20世纪60年代后,砀山年画开始以手绘为主,即用水彩纸打稿,用水彩、水粉颜料并辅以炭精粉擦拭面部和手的阴影部分,其表现形式讲究对称,手法夸张,富有气势,别具民间情趣,在我国年画制作领域独树一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砀山年画重获新生。20世纪70-90年代,砀山年画发展至巅峰时期,画年画的最多曾有60多人,砀山县文化馆每年都举办美术展览和年画培训班,推进年画创作。以孙宗禧、范凤岭、黄兴桥等为代表的十余位年画家逐渐成为砀山年画的领军人物,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热爱年画的青年人参与其中,使砀山年画的发展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在砀山,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喜欢贴年画来驱邪避灾,迎新纳福。随着不断发展,砀山年画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砀山年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兴桥介绍说: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来,砀山年画已打进全国年画市场,在全国年画界占有一席之地,有112幅年画作品在安徽、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九省市自治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到全国各地,深受广大城乡人民喜爱。

图1为孙宗禧 范凤岭作品《莺歌燕舞花儿鲜》

图2为《人民日报》刊登孙宗禧作品《上完大学回乡》

图源:话说砀山

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受传统师带徒、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方式的制约,使得当下砀山年画的发展和传承也存在后继乏人、日渐式微的困难。砀山年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兴桥介绍说:

砀山年画就处于这种濒危状态。砀山县原来画年画的艺人很多,现在都已改行了。唯有我年逾花甲的老师范凤岭(已故)和他的学生们仍坚守在年画这个脆弱的阵地上。但是去年,我的老师故去了。如今,传承和保护砀山年画这一民间文化遗产的重担就落在了我的头上,传承和保护砀山年画真的是刻不容缓。

砀山年画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安徽及周边苏、鲁、豫等地区影响甚广,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深深植根于民间,与当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经过无数人的代代相传,传承下来的技艺和文化情感,存续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印制技艺,也是当地民间审美的典型表现,更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状态、朴素价值准则及丰富文化情感的鲜活展现。

点个“在看”

生活更美好

来源/安徽文旅

投稿邮箱:2393235566@qq.com

总监制/臧峰 监制/汪工厅策划/张新梅

三审/王俊二审/刘静一审/王凯莉 梁翔宇

编辑/丁逸雪

主管/中共砀山县委 砀山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砀山县委宣传部

承办/砀山县融媒体中心 砀山县互联网宣传管理服务中心

官方推介 | 优质砀山酥梨购买方式发布~

如果您在砀山街头遇到他们,请给予温暖~

砀山,欢迎您!

“我”在砀山 “梨”你很近

来到砀山,方知砀山境内无山;离开砀山,感叹天下除此无梨!

这场展览,带您探寻砀山地名之魅力!

官方推介 | 优质砀山酥梨购买方式发布~

如果您在砀山街头遇到他们,请给予温暖~

砀山,欢迎您!

“我”在砀山 “梨”你很近

来到砀山,方知砀山境内无山;离开砀山,感叹天下除此无梨!

这场展览,带您探寻砀山地名之魅力!

砀山县融媒体中心媒体矩阵

在这里,了解精彩砀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下届世界杯_看世界杯 - rcysb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