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历史人物】陈景华(1863-1913)

陈 景 华

(1863-1913)

字陆畦(一说陆逵),今珠海南屏人。

民主革命的杰出斗士。

陈景华,1888年戊子科中举,历任广西贵县、桂平县知县。后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投身早期民主革命。1908年创办暹罗第一张鼓吹革命的《美南日报》,任总编辑,不久又创办《华暹日报》,至年底,后者被孙中山定为同盟会曼谷分会机关报。辛亥革命,广东光复,出任广东军政府警察厅厅长,巩固新生政权。主要措施有:整饬警吏,改善警政,严厉镇反,加强治安,雷厉风行,割除陋习,实施新政,造福社会。

1909年中国同盟会会员、暹罗侨商马兴顺回到潮州,被保皇派告密入狱,陈景华前往香港展开营救。1910年陈景华从暹罗回到香港,在韦宝珊洋行里当买办,暗中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邓慕韩等通过两广总督张鸣岐向清廷奏请特赦汪精卫与陈景华,让他们回广州主持政局。11月9日,各界代表数千人在广东集会,与会者一致推举陈景华担任大会主席。在陈景华主持下,各界代表宣布广东脱离满清王朝,欢迎革命党人来组织共和政府。大会推选胡汉民为大都督,胡汉民就任广东省都督后,对陈景华的才干与魄力十分赏识,先后委之以广东省民政部长与广东省警察厅长重任。

1912年8月颁发严禁赌博令。是年,军政府下令一年内禁绝鸦片。对各种抢劫、盗窃的罪犯,严加缉捕,明查暗访,亲自审讯判决。另一方面,陈景华也十分同情下层民众的疾苦,积极执行孙中山解放奴婢、仆役等政策。严厉查处拐带青年妇女出洋的案件,使案犯受到应得的惩罚。陈景华还在广州的黄大仙祠创立了女子教育院,收容现受虐待的婢女、妾侍、童养媳、尼姑、雏妓。被收容的女子不仅得到食物衣服和治疗方面的帮助,还可以在院内学习文化技艺。孙中山为此亲题“广东公立女子教育院义举也,书此为人道主义倡。”以示褒奖。在陈景华的铁腕治理和柔情安抚下,广州城的治安很快有了好转。陈景华的另一贡献是完善了广东近代警察制度,近代警察制度产生于清朝末年,但清朝的警政腐败到极点,警察维持治安不力,扰民害民之事却层出不穷。陈景华设法尽可能改善警察的装备,加强对警察的训练,提高警察的士气,淘汰不合格的警员,明确各级警员职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引进指纹侦查的科学破案方法,切实加强对警员考察监督,对贪污害民的警察严惩不贷。陈景华经常到各警署、警局、警岗巡查,出于痛恨警察队伍的旧习气,不惜杀一儆百,对贪污害民的警察查出直接枪决。警长邱松辉只因不买戏票强行入戏院看戏,被陈景华判处死刑处决。陈景华反对清朝官吏那种因循拖沓的作风,办事雷厉风行,他常常亲自办案,很多公文也是亲自拟稿。在陈景华的努力下,使得广东警察厅成为民国初年广东最有办事效率的机构。

1913年夏,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进占广州的龙济光将其诛杀。陈景华为民主革命的推进、为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传播人文思想,凝聚改革共识,

弘扬社科文化,构建文明香洲,

一切社科资讯尽在“香洲人文社科”!

Copyright © 2088 下届世界杯_看世界杯 - rcysb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