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伴着一尾尾中华鲟游入长江,很多小朋友的好奇心也随之被点亮。
在主题为“今天,我送中华鲟回家”的直播云课堂上,一端是三峡集团精心准备的科普知识,一端是长江文明馆的50多名中小学生;他们和线上的23万网友一起共同组成了一堂生动的中华鲟放流直播课。
在近一个小时的直播课程里,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的李洋博士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与中华鲟有关的小知识,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get 1:中华鲟的体貌特征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它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体覆五列大而硬的骨板,背面一列,体侧和腹侧各两列。get 2: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中华鲟?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亿4千万年的历史,有“活化石”之称,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价值,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溯河洄游性鱼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和极度濒危物种。get 3:中华鲟为什么以“中华”为名?这和它们的生活地域、习性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华鲟在长江里出生,在海洋中长大,它们生活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近海区域,但无论游得多远都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中国繁殖后代,所以被称为中华鲟。get 4: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放流中华鲟?因为四月长江水温逐渐回暖长江鱼饵逐渐丰沛,所以我们放流的鱼宝宝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get 5:为什么这些被放流的中华鲟个头大小不一?因为我们选择了五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华鲟,这样它们就可以在大自然中形成不同年龄梯队的种质群体,有利于中华鲟野外资源,得到更好的系统性修复。